音乐版权保护面临着哪些困难问题?
2014年6月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的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下称草案)第14条规定了追续权,即美术、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文字、音乐作品的手稿首次转让后,作者或者其继承人、受遗赠人对原件或者手稿的所有人通过拍卖方式转售该原件或者手稿所获得的增值部分,享有分享收益的权利,该权利专属于作者或者其继承人、受遗赠人。
追续权一词源于法文DroitdeSuite,其意为有形财产法,是指物权的所有人对其不动产作为质权标的物时的追及权,后来这一术语被延用到了著作权领域,成为大陆法系部分国家著作权法中的一种特殊权利。其基本含义是:当艺术作品被再次出售后,如果购买人转售他人的价格高于购买时支付的金额,则该作品的作者有权从此差额中分享一定比例的金额。从该规定可以看出,草案对我国未来的追续权在对象、主体、行使范围等方面都搭建了初步的框架。
从条文在体系中的位置看,该权利单列于传统的著作人身权与著作财产权条款之后,反映出立法者对其特别属性的提示。从对象看,草案规定的追续权包含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以及文字、音乐作品的手稿原件,与仅规定造型艺术作品的多数西方国家相比,规定的客体类型更为全面,基本囊括了文化艺术市场各种作品原件的类型。从主体看,既包含作者,也包含其继承人、受遗赠人。从权利行使范围来看,限制在通过拍卖方式转售所得收入的增值部分,换言之,当作品原件所有者通过拍卖之外的方式转让时,作者或者其继承人、受遗赠人无权主张追续权,这反映出立法者将追续权对交易秩序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程度之内。
对于追续权的具体操作细节,草案并未明确,而是以委托条款的方式由国务院另行规定。目前,世界各国在追续权的收费模式上采取两种模式:一是在总额中提取,如德国著作权法规定,追续权的收费标准以作品转售所得收入的5%收取,但转售所得收入低于100马克时,免去付费义务。二是在增值部分中提取,如意大利著作权法规定,作者可以对艺术作品后续销售增加额的2%到10%之间主张权利。笔者认为,追续权是一种实现利益平衡和正义矫正的工具,因此,对其具体模式的设计,同样应该体现平衡的思想。
草案将收费对象限定于转售增值部分,原因在于转售收入并不总是超过原始转让价格,对于转售收入低于原始转让价格的,再收取费用就没有合理性可言。对于增值部分提取费用的比例,具体数字可以考察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实际,比如可以借鉴德国经验设置免付标准,即规定在转售所得收入低于一定数额时免除收费。因为追续权本质上是对严守契约精神的突破,如果不在合理范围内限制使用,就会造成过犹不及的消极后果。(作者单位:湖南省洞口县人民检察院)
中国的著作权法是什么时候颁布的?1990年9月1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进行了第一次修改。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进行了第二次修改。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于2010年2月26日颁布,并于2010年4月1日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生效日期是什么时候?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次修正案)。2012年3月31日,版权局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著作权法的修改稿,并征求公众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从哪一天开始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根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修正)。
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次修正案)。2012年3月31日,版权局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著作权法》修订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从哪一天开始生效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1990年9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发布它将于1991年6月1日生效根据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中国的著作权法是哪一年通过修订后的著作权法的1990年9月1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进行了第一次修改。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进行了第二次修改。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于2010年2月26日颁布,并于2010年4月1日生效。
音乐版权保护面临着哪些困难问题?
现在听个音乐极为方便,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可能一个小小的举动会造成音乐的侵权。尽管现在各类音乐APP逐渐重视版权保护,但音乐版权保护还是困难重重,为何会这样呢?
1、数字音乐版权的认定较难,数字音乐作品属于著作权法的保护范畴,但是由于其与著作权、网络传播权、链接权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可能分属好几个平台或公司经过多次授权,从而加大了数字音乐版权的认定难度。
2、用户的版权意识相对较薄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认为音乐理应免费。在享受网络资源的同时,消费者还是延续着以往的免费消费观念,潜意识的不愿意付费享受网络资源包括数字音乐。这也使得多数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一些平台的音乐资源涉及到侵权,也就更难意识到个人行为会侵权。
3、随着现在数字音乐的发展,大大的促进了翻录技术的形成,利用数字形式进行音乐信息的传输,不仅可以让用户群中进行多次的传输,还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较为随意的结合、改变和其他任何形式的操作。由于现有的技术缺乏对数字音乐这一多技术与融合现象的有效监测,导致了音乐版权保护技术的不同步及大大增加了监测侵权行为的难度。综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音乐版权保护的相关知识,有版权登记需求的,可以到“
虽然大家都知道著作权是不可以侵犯的,但有的时候我们是在无意之间就对于他人的著作权有了侵犯的行为,为了避免这一现象产生,在下面的文章当中小编主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侵犯著作权有哪些行为?希望会对您有帮助。
1、未经著作权人同意而发表其作品。这是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发表权。作品完成以后,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发表是著作权人的权利。未经著作权人的同意,擅自将作品发表,或未按著作权人要求的时间、地点、方式发表,都是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2、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这种行为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发表权和署名权。合作作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者共同创作的,它是合作作者创造性劳动的共同成果。《著作权法》第十三条规定,合作作品可以的分割的,合作作者只能就可以分割的自己创造的那部分作品行使发表权和署名权。对于不可分割的合作作品,应当由合作作者共同决定是否将作品发表。合作作者意见不一致时,无正当理由的作者可不得阻止其他作者发表作品。但是发表作品时应该署上所有作者的姓名。
3、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这种行为侵犯了作者的署名权。根据《著作权法》规定,只有创作作品的作者,才有署名的权利。其他没有参加创作的人,未经作者同意,无权在作品上署名。创作是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如果仅仅是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其他辅助活动,不能视为创作,无权在作品上署名。当然,作者为扩大作品的影响或其他原因,主动要求没有参加创作的人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的,一般不视为侵权。
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这是侵犯了作者对作品享有的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歪曲主要是指在修改他人作品时,故意或过失曲解了作者的原意。使用人修改他人作品,存在两种情况:第1,未经作者授权而擅自修改他人作品,这无疑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修改权;第二,虽经著作权人授权,但修改超过了授权范围,以致于违背了作者的原意,歪曲了作品内容,因而也是侵权行为。篡改,则是在未经作者同意的情况下,就对他人作品的名称、内容进行改动。目是,如果仅仅是因为在对作品的理解上发生了偏差,为此而引起的有损于作品内容的正确、完整或表现形式的完美,一般不应认为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行为。
5、未经许可,以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或者翻译、注释、改编、编辑等方式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但《著作权法》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是侵犯了著作权人对作品享有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如果著作权人未声禁止使用其作品的,那么只有在符合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不经过著作权人许可而使用其已发表的作品。除此以外,对作品进行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或者翻译、注释、改编、编辑等,都必须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否则就构成侵权行为。
6、使用他人作品,未按规定付酬。这是侵犯了著作权人的获得报酬权。《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因他人使用作品有获得报酬的权利。除非有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情况,他人以法定许可使用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而不按规定支付报酬,就侵犯了著作权人的获得报酬权。在法定许可使用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使用者愿意支付报酬,但是不知著作权人是谁或著作权人地址在何处而无法将报酬送达著作权人的情况。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应在一个月内将报酬寄送国家版权局指定的机构,由该机构转交著作权人,否则就是一种侵权行为。
7、剽窃、抄袭他人作品。在《著作权法》中剽窃与抄袭是同义语,都是指将他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作品发表的行为,剽窃、抄袭被视为最典型的侵权行为。最容易辨认的抄袭行为是逐字照抄他的作品,而在实践中常见的是部分抄袭他人的作品或将他人作品经过改动后的抄袭。
8、未经著作权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复制发行其作品的行为。这是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报。复制是指以印刷、复印、临摹、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成一份或多份的行为。使用以上方式复制作品,往往数量很大,发行范围很广,直接影响到著作权人的经济利益,所以这是一种既严重而又常见的侵权行为。应当注意的是,以营利为目的,并不要求侵权行为人实际上获得了经济利益,只要侵权入实施侵权行为的动机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即可认定。
9、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其表演的行为,许可广播电台、电视台现场直播表演者的表演,是表演者的权利。广播电台要现场直播表演者的表演,除应取得作品著作权人的同意,还应获得表演者的许可,否则将侵犯表演者权利。10、未经表演者许可,对其表演制作录音、录像出版.
侵犯著作权有哪些行为?如果我们对于这个问题有了一个提前了解,自然体也不会在无意当中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毕竟侵犯著作权也是会受到法律责任的,所以希望以上文章当中主要为您介绍的这些文章内容,会让你能够很好的避免侵权现象。
上一篇:软件著作权登记与专利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公司软件著作权申请的流程
最新文章
- 哈尔滨著作权登记申请表如何填写?[ 2025-01-23 ]
- 五常文字版权登记代理的五大优势[ 2025-01-22 ]
- 双城区美术版权登记的类型[ 2025-01-21 ]
- 道外区作品著作权登记包含哪些类型[ 2025-01-20 ]
- 木兰音乐版权申请流程详解[ 2025-01-19 ]
- 阿城区美术著作权办理过程详解[ 2025-01-18 ]